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粒粒皆辛苦VS胰臟很痛苦

中年之後,新陳代謝率降低了,稍微過量的飲食內容很容易形成身體的負擔,除了必須靠持續運動來提升新陳代謝速率外,飲食的方向和量更是必須嚴格控管,任何因素失控都可能造成肥胖或病痛等身體的危害。我個人從飽足感去追蹤身體的重量,很清楚記載出一條兩者相關的足跡,一陣子縱慾於飽足感的喜悅中,身體的脂肪細胞便不由自主的膨脹起來,雖然可以從吃得多直接研判類似的結果,只是飽足畢竟是一種感受指標,是一種身體可以反應的傳導效應,拿它來當吃多吃少的衡量尺度是再方便不過了。



其實造物的創意是天衣無縫的,人體本身已經配置了控制飽足和食慾的設備,科學家發現脂肪細胞其實是一種另類的內分泌機構,負責分泌一種可以控制食慾的荷爾蒙,叫做肥胖荷爾蒙,肥胖荷爾蒙的角色就是和下視丘聯繫,可以控制食慾並且燃燒脂肪。因此,理論上脂肪細胞是拒絕讓自己長太大的,理論上脂肪細胞一脹大,食慾是會降低的,造物只是萬萬沒有想到,人類有能力從幼年就製造為數可觀的脂肪細胞,多到超出想像,多到超出能耐,多到身體做出抵制。這一個劇本又是典型的「計畫趕不上變化」,人類食物的精緻與多樣造就了身體內部欲求不滿的飲食需求。



飽足感失控了,重點還是在內容物,那完全不含酵素的內容物,總是一大堆添加物和毒素的內容物,必須仰賴胰臟和肝臟全力投入消化的內容物;如果這是每天都得進行多次的工程,如果這是身體大量能量消耗的工程,如果這是造成免疫系統全數癱瘓的工程,如果這是讓身體大部分細胞得不到酵素和養分的工程,如果這同時是讓身體無力轉化氧化自由基的工程,送上幾個字就知道情況的可怕和嚴重性,四個字叫做「假以時日」。通常癌症就是這樣形成的,發生在哪裡,端視哪個器官最脆弱,端視哪個區域最勞累,端視哪個組織最不堪一擊。



二十年前沒有聽過胰臟癌,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飽足感在時間的激盪中有了傳染力,吃到飽在商家的鼓吹中凸顯競爭力,胰臟癌終於在民眾的積習難改中陸續發作,添加物脫離不了責任,自己貪吃才是最可惡的罪魁禍首。每天有一盤一盤菜餚在眼前,不時會回憶起小學老師的訓示,因為老師總是提醒我們「粒粒皆辛苦」,所以飯菜都要吃乾淨,好對得起辛勞的農夫,從小就養成這種好習慣,長大後更是在吃到飽餐廳把節儉的美德發揮到極致。可是問題總該回到「幾分飽」的拿捏,健康的關鍵應該在「適可而止」的分寸,為了節約而吃過量,和為了飽足感而吃大量,已經沒有差別。



「粒粒皆辛苦」的確是一種考量,只是「胰臟很痛苦」是新的覺悟,是農夫的面子重要?還是胰臟的裡子重要?





資料來源:台灣益生菌保健推廣協會─陳立維會長

http://www.tppa.tw/newsb6_1.php?news_id=6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