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正確選擇健康食品

2001.01 文/陳南君



前言:你對健康食品認識多少?在廣告中,它無所不能、具有多種療效,事實上,它真的這麼神奇嗎?「健康食品管理法」通過後,又有哪些才是真正合法的健康食品呢?



「我爸爸得了癌症,醫師說情況不太樂觀。聽人家說這種健康食品對抗癌細胞最有效,很多癌症病人都吃好了」;「我想減肥,吃減肥藥怕有副作用、到減肥中心又很貴,第四台廣告說這種減肥的健康食品很有效,又不傷身體,所以我就買來吃」;「我有高血壓,交際應酬後都得吃藥控制,朋友說吃了健康食品,高血壓居然好了,也不用再吃藥,所以我也想試一試」;「同事的皮膚原本有許多斑點,服用網路郵購的健康食品後,黑斑、雀斑都不見了,我真的很心動」…。



上述這些對話,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面對坊間琳瑯滿目、良莠不齊的健康食品,時有耳聞民眾吃了某些健康食品導致身體不適,難道這些人是著了魔或缺乏醫學常識嗎?



為什麼人們想買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在美國一年能夠創造160億美元的商機,過去也曾在台灣大行其道,光是台灣一年就有400多億的市場,有意分食這塊市場大餅的業者不在少數,某些不肖業者更以華而不實的廣告療效來吸引大眾,許多民眾在花了大把鈔票後,卻什麼也沒得到,甚至還帶來身體上永久的疾病。



直到88年衛生署祭出「健康食品管理法」,嚴格規定未經核准的健康食品不得宣稱療效之後,許多誇大其詞的廣告才銷聲匿跡。日前才傳出民眾服用有機鍺造成身體不適的案例,但將健康食品奉為聖品的人還是大有人在,這種強調抗癌、提高免疫力等神奇療效的有機鍺,在美國、日本等國已造成近30起因長期服用而腎衰竭死亡的病例,難道這些喜歡嘗試健康食品的人,一點都不關心自己的健康嗎?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研究所教授、美國加州大學藥學博士鄭慧文指出,事實上,服用健康食品的人有一項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非常關心自己的健康」。這些人之所以對健康食品滿懷希望,就是因為他們了解「健康的身體是成功的本錢」,只要健康,就能夠青春美麗;只要健康,就可以延年益壽。因此,服用健康食品的人,就像每天早起做運動的人一樣,都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而努力。事實上很多人都知道有病就要讓醫師診治,但是慢性病的折磨真是讓人受不了,而追求身體健

康與抗拒衰老,又是人們自古以來的最大渴求,所以期望用最便利的方法──服用健康食品來「補充」身體的不完美,得到健康。



可惜的是,大家在關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健康的同時,卻忽略了健康食品本身的安全性,以及正確的保健養生概念,以致給不肖商人推銷魚目混珠產品的機會,有鑑於此,如何讓有意服用健康食品的人能夠「買得安心、吃得放心」,實在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健康食品是仙丹嗎?



鄭慧文博士指出,由於人體隨時隨地都在變化,因此光用一個標準來補充營養素絕對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求。人們在健康的時候要吃食物來填飽肚子,在生病的時候要吃藥治病,但是在健康恢復期若能增加特殊養分的攝取,病就好得快;疾病潛伏期若能多吃增加抵抗力的食品,身體也就不容易發病了。所以在食品與藥品之間,確實有健康食品存在的必要。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歐洲、日本等地紛紛設置健康食品的專責研究機構,以了解健康食品與保健養生之間的關連性。更何況,許多慢性病人吃藥治療,還會乖乖聽話,一旦要飲食控制,誰受得了?因此,若是能有一種健康食品、能夠配合藥物治療,發揮相乘性的治療功效,而又可以繼續享受食物美味,那該有多好?



近幾年來的科學研究結果也顯示,某些食品的「功能性」也能作為食品價值的另一種指標。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研究所所長謝明哲教授指出,這些食品除了以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來判別好壞外,食品的功能性,亦即食物對人體生理機能的調節作用,更能夠描繪食物作用的多面性。簡單而言,舉凡「降血壓」、「增加免疫細胞的產量」、「抑制惡性腫瘤因子的生長」等,就是食品功能性的表現。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楊乃彥也指出,健康食品的確在某些層面能夠幫助人們補充缺乏的營養素或加強預防疾病的能力。如:抗氧化的維生素C、E和胡蘿蔔素等,在預防癌症、心肺疾病、白內障、延緩老化等方面有效果。高纖維的食品,可預防便祕、痔瘡、結腸癌、靜脈瘤或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此外,食品中某些成分也有保健的功能。例如魚肝油中的EPA和DHA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降低血栓等作用,也可減少中風的罹患率。香菇和靈

芝中的多醣體都有強化免疫系統的效果,甚至有抗癌的能力。近來又發現食物中的寡醣(Oligo)可增加腸內比菲德斯菌(Bifidus),促進腸管蠕動、幫助消化、預防便祕。



另一方面,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指出,健康食品之所以稱為「食品」,正是因為它們不具有「藥品」的功效。所以全世界國家的藥政管理機構,都不許健康食品在販賣時宣稱有醫療功能,如果宣稱有治病功能,是犯法的,會遭受取締。陳昭姿主任強調,事實上,醫學上原本並沒有健康食品這個名詞,它們根本就是食品。真正具有醫療用途的產品,都必須經過嚴謹的求證過程,才能取得藥品許可證,以醫藥品販賣,也才能公開宣稱具有經過驗證的醫療效能。



什麼是「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是我國特殊的名詞,在中國大陸通稱為「保健食品」,在美國叫做「營養補充品」(Nutritional Supplement),日本則是冠上「機能性食品」的名稱。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李錦楓教授指出,廣義的健康食品概分為兩大類:一是自然的健康食品,二是人工的療養食品(如:營養強化或調製食品)。而日本國民生活中心則將健康食品解釋為:「食品的成分有特徵、比一般食品對保健、維持與增進健康更有積極意義,或可期待有這類效果的食品」。因此,在日本最暢銷的健康食品依序為:梅製品、健康茶、人蔘及人蔘茶、綠藻、蜂王乳、胚芽製品、酵素製品、薏仁、豆漿、甜味料、脫水西洋李子、葉綠素製品、花粉製品、香菇抽出物,以及目前熱門的靈芝等;在美國,最暢銷的九種健康食品依予為:維生素類、種子類、糖果類、堅果類、蜂蜜類、穀類粉、補充食品類、健康茶類及脫水水果類。許多營養學專家把「有機食品」(有機蔬果)和「天然食品」(如糙米、粗糖、戶外長大的土雞、未經處理的蜂蜜等)也歸為健康食品。在美國的健康食品商店(Health Food Store)所販賣的正是這類食品。



至於維他命,雖然有專家認為未來維他命應該不再是藥品而是健康食品,但牽涉到處方與非處方、劑量、關稅稅率等問題,還有待多方研究。我國目前法令規定維他命是依劑量區分為藥品與食品,其中藥品類維他命又分為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至於劑量在每日建議攝取量(RDA)之1.5倍以下者,則歸類為食品。目前2/3的維他命均被列為藥品,只有1/3列為食品,一般民眾在藥店買到的維他命多屬非處方藥。



過去台灣並無法令規範健康食品,民眾總是以「以耳傳耳」、「人云亦云」的方式選購,自民國88年8月3日「健康食品管理法」後,終於有了較明確的界定。



健康食品管理法中所謂的健康食品定義為:「凡食品符合下列條件者,屬健康食品:一、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二、特別標示或廣告『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兩項條件都必須符合,才是健康食品;缺任何一項,則非健康食品。」這並不是說,只有衛生主管機關認證許可的才是健康食品,而是指未經衛生署認證的健康食品,在標示及宣傳上不可再出現特殊營養素或保健功效等字眼。



目前屬於衛生署認定的保健功效健康食品包含以下7大類:調節血脂功能、調整腸胃功能、調整免疫機能功能、改善骨質疏鬆功能、牙齒保健功能、調節血糖功能、護肝功能(針對化學性肝損傷)等7項。而市面上已經衛生署核發健康食品許可證的有12種,預計陸續將有其他產品申請通過,而這些由衛生主管機關認證的健康食品,不僅提供民眾一個有利的選擇依據外,也多了一層安全保障。



如何選購健康食品



然而,市面上的商品琳瑯滿目,要怎麼選擇才能買到符合需求的保健養生食品呢?鄭慧文博士提醒民眾可朝三方面著手。



一、 先考量實際需求。在選購健康食品時,一定要仔細考量自己的需求,不要隨意聽信廣告,以免買到來路不明的產品,服用後不僅無法得到預期的健康效益,反而傷身又傷心。



二、 依個人體質來選擇。醫學研究顯示,某些健康食品能夠預防疾病或改善健康,但前提是「必須配合個人體質或狀況服用」,比方說孕婦、嬰幼兒、病患切勿隨意服用健康食品。因此在選購健康食品之前,最好先請教專業醫事人員,如醫師、藥師或營養師,依個人體質來選擇適合的產品,以少量多次的漸進方式來食用。並了解健康食品的適用對象、用法用量及禁忌等注意事項,才能真正吃得安心。



三、 養成注意標示的習慣。選購健康食品時應該要注意,產品的中文標示是否完整列舉:品名、成份、製造日期、有效日期、製造廠商或代理商的的名稱、地址及聯絡電話、用法用量、建議使用對象、禁忌或注意事項,甚至是相關的科學文獻及分析檢驗數據、消費者服務專線或產品諮詢專線等資料。



四、 選擇正派經營廠商。請至有信譽的商家或販售地點購買,如全國性連鎖藥局、全國性連鎖超市、全民健保特約藥局、經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或中華民國直銷協會認可等公司購買,才能購買到安心、合法的產品。此外,若是發現購買的健康食品發生問題,請與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及各地衛生主管機關申訴。



最後要提醒您的是,有病一定要看醫生,切勿自行服用成藥,配合均衡多樣的飲食、規律正常的生活作息、適時適量的運動及輕鬆開朗的情緒,才能健康有活力。

品茶(II)

新茶杯與潤養過後的茶杯並列,新茶杯是光滑亮麗的,遇見光影就能反射出光彩,而潤養過的茶杯又是存在著什麼樣的韻味?



第一次為新茶杯灌上一層層茶,在晚間時刻的潤洗,褪去茶的滋味,晾乾它的居殼,赫然發現壁上又淡又清又淺的裂紋,原來,杯也喝茶了!偷偷的、慢慢的、靜靜的啜取茶中精華。



看著手中第一次潤養的杯發出獨特光彩,順手舉起,也能聞到茶葉遺留的香氣。



帶著期待,我讓這只杯待在我身邊,讓它陪著我飲啜,每一次用它品茶,替它養出最獨特的姿態、最美而細緻的紋路。將它把玩於手中,看著它的壁上有著蒼老之痕,聞著它的風塵味與茶香味的混合,原來養個杯,也能如此幸福愉快。



跟著我的那只又好又老的杯,因長久累積的茶香而多了更多珍貴的價值,原本白釉的滑嫩不見了,但它經年月而成長的樣貌卻是如此稀有。



龍泉天青冰裂鼓杯





龍泉白釉鼓杯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嬰幼兒保固期

我經常在課堂或聊天中強調「喝母乳」的無可取代,也經常要接收到「沒有奶水」的回應,已習慣人類在推翻自然之後又不斷為自己的錯誤辯護,同時看到完全沒有反省能力的自大人類。地球上只有人類擅長違逆大自然,不但不珍惜自己製造的天然食物,還要剝奪牛羊等動物食用牠們天然食物的機會;不但不重視演化為自己創造的最佳成長營養,還要求自己相信科技和智慧已經為最高等動物創造了大自然也無法置信的奇蹟。



我相信任意點名10位現在二十來歲的所謂七年級生,至少會有一位至兩位出生之後就脫離自然,我指的是從來都沒有吃過母奶,就是奶粉、奶瓶、奶嘴和熱開水共同組成兒提時期的食物生產。其他的人即便吃過母乳,也只是一小階段或一小部份,有些母親嫌餵食母乳麻煩,有些媽媽甚至打從心裡厭惡嬰兒的最本能餵食需求,就在嬰幼兒從出生到兩三歲的階段,年輕媽媽的重要價值是工作和娛樂,環境為她們準備了取代奶水的全部。再仔細打量這些年輕人的身體狀況,很簡單的問卷就已經得到我所要探討的標準答案,光是有沒有過敏症狀這一項就解答了和大自然對抗的傷痛,不管是呼吸道或是皮膚、消化道,就是沒有媽媽願意承認孩子垃圾桶裡面滿滿的面紙和自己的疏忽有關。



我從食物的生與熟探究健康以來,串連出不少飲食和病痛密不可分的關係,科學家從人類胰臟的體積大小推敲消化的負擔,食品營養學家從現代人疾病的多樣化收尋食物的毒害,演化學家則從人類以火炊食的年代比例探討現代人的消化能力。從不涉獵科學或醫學的人沒有機會思考生食與熟食和健康的關係,為人父母者更沒有機會去思考生母乳和熟牛奶可能為孩子的健康拉出多大的間距,因為沒有人教我們食物中有沒有天然酵素的重要性,更沒有人提示我們消化對於人體來說是多麼殘酷的負擔,最不可思議的,沒有學者留意到尚未成熟的胰臟如何去支援代謝熱騰騰的奶水,也沒有醫生提醒初為人母者嬰兒腸道中的免疫中樞尚未發育完成,牛乳中的諸多成份不但是刺激來源,更是造成成年之後過敏症候的最大元兇。



從學理整理出一條明路,我們願意非常中肯的奉勸所有母親還給孩子無污染的第一年,換句話說,零歲到一歲是必須餵食母乳的一年,只為了讓小孩打下堅強的生理地基。有別於此的狀況就可以天馬行空、自由想像,通常只是跟著傳統教條泡牛奶,實際狀況是很多人一輩子的病痛就緣自於此,好比一個偷工減料建造成的房屋地基,可是當化學毒素混進食物之中,當最惡毒的人類私心混進嬰幼兒的食品之中,就是當今轟動全球的毒奶陰謀,前者缺乏認知,後者則缺乏良知,可憐的小孩,無辜的嬰兒,人類的智慧非但缺乏承擔,盡是不需負責任的科學研發,不用談再以最惡毒的人性去殘害最天真的身軀。我覺得此時此刻學習餵母乳好諷刺,我也覺得毒奶事件之後談奶色變很好笑,現代人的價值觀總是捨本逐末,現代人的學習態度總是後知後覺,最可笑的就是人云亦云後繼續換湯不換藥。



以最通俗的語言做結論,嬰兒也有保固期,可是人不能任意更換零件,而且所有過失都屬於人為,老天爺當然不需要 為此負任何責任。如果我說一個終生為氣喘所苦的人就因為家長不知道第一年保固期的重要,包括這幾天天寒了,很多換季型的過敏性鼻炎紛紛出籠,問題出在腸道中蠢蠢欲動的免疫系統,因為它們在發育的過程沒有得到妥善的照顧,加上後天注入太多干擾腸道環境的飲食和藥物因素。



健康是個大範疇,餵母乳或不餵母乳只是一念之間,卻是一個人一生決定性頗巨大的「第一念」。



資料來源:台灣益生菌保健推廣協會─陳立維會長

http://www.tppa.tw/newsb6_1.php?news_id=53

酵益方程式的傑出效益

我有很多經銷營養補給品的朋友,基本上保健觀念都不差,而且都可以說出一套言之有物的論述,這是自己可以學習的資源,我就在一波又一波的資訊堆疊中成長,因為接在後面的是自己的自修和研讀,也就是我一直在市場資訊中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我個人把研究方向放在益生菌上面是有充分證據的,因為我從益生菌的發展看到人類的覺悟,我也從益生菌的崛起看到趨勢的力道,可以說我深信談保健忽略益生菌這一塊,一定要扣一點分數;包括經銷酵素補給品的整體概念中,如果硬把益生菌的重要性擱置,也就是當產品推廣者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我寧可當對方是單純產品銷售者,而非專業推廣者。



最近透過一台來自日本研發的體脂計,運用生化電阻分析法,可以客觀的量出身體的脂肪、肌肉、骨頭、水分等組成,只要一分鐘不到的時間就可以測量出包括體內年齡、內臟脂肪、基礎代謝率、體脂肪率以及骨量等參考數值。觀察胖瘦不一的朋友測量後的數值,有執行保健和沒執行保健的,吃東西不忌口的和嚴謹控制飲食內容和食量的,有吃營養品的和沒吃營養品的,最後就是有執行益生菌和酵素保健和完全沒有類似概念的。我必須說,這台機器交代了非常明確的事實,腸道健康的幾乎整體健康,飲食有節制的一定比較健康,最令人感覺震撼的就是把「酵益方程式(酵素加益生菌的結合補給)」置入生活中的在各個是數值都勝過其他人。



舉個例子,我每天快速走路45分鐘,累積兩年,我的基礎代謝率居然低於一般坐辦公桌沒有運動習慣的年輕人,關鍵在肌肉細胞培養出更多的粒線體,即使不運動的時候,燃燒動能都大於以往,加上飲食控制,要肥胖已經很難。此外,和內臟脂肪、腸道宿便相關的體內年齡,我測量出比實際年齡小了近20歲,完全沒有實施我這一套保健理論的朋友,包括長期服用各式營養補給品的朋友,幾乎清一色測出高於自己實際年齡的可怕數字,不把這一份數值當一回事的人,基本上我還是尊重,可是就在完整的保健理論植入之後,我很有自信的讓所有朋友回家深思,他們的保健產品更換了,他們的生活習慣改變了,他們的飲食內容也修正了。



酵素在保健市場上談得夠多,也夠久,一旦改善了腸道功能,療效說便大行其道,與其說幫助消化,不如將酵素功能訴求在代謝的效能提升上,我則把酵素的補給定調在減輕身體的消化負擔外加提升身體的全方位代謝效能。其實這是歷史悠久的市場資訊,此時此刻的差異何在?在於益生菌時代的到來,在於益生菌新觀念的崛起,當腸道健康了,珍惜健康的人務必在食物上精挑係選,愛惜自己的人必須在食量上知所節制。我們都樂見自己的身體形成全新的優勢循環,當身體的毒素減少了,當身體的能量提升了,測測你的體內年齡,你將對未來人生充滿了希望。



資料來源:台灣益生菌保健推廣協會─陳立維會長

http://www.tppa.tw/newsb6_1.php?news_id=65

全民瘋養生,今天你排毒了沒

2008-11-01 文/吳宜亭



坊間養生書籍琳瑯滿目,似乎掛上排毒、延緩衰老、食療等,就像聖經般神聖,跟著流行的養生法做,真能長壽嗎?想排毒,真的需要每天排便3次?看看專業的醫師和營養師怎麼說。





台灣食品工業研究所曾做過統計,台灣有77%的民眾吃過抗老的健康食品,2001年健康食品的市場達200億台幣,接下來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可預見這波抗老化風潮不會退流行。如果以200萬的高齡人口計算,高齡者抗老化的市場將達每年3500億新台幣。



市場大力宣傳

排毒抗癌成風潮



不僅如此,只要是養生相關書籍,特別由名人出版或本身是癌症末期卻得以重生的作者,更賣得嚇嚇叫。例如:前知名主播陳月卿的著作「全食物密碼」、「全食物再發現升級版」,以她先生蘇起罹患肝癌後,靠著摸索、實驗出適合全家人的飲食與養生法,書一出版,立即登上暢銷排行榜,還帶動食物調理機熱潮。



以《無毒一身輕》等著作掀起飲食養生風潮,被稱做「排毒教父」的林光常,因為酵素食品和排毒產品被揭露誇大不實,導致許多癌症病患吃了延誤治療,板橋地檢署去年依常業詐欺罪將他起訴,具體求刑7年。可是,在不法行徑未被揭露前,他的養生書仍狂銷6、70萬冊。



另外,最近爭議性高的吳永志,自稱是國際名醫,在醫師學歷、得獎背景未被踢爆造假前,著作《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狂銷30萬冊,作者吃的各種保健食品及亞麻籽油,更是搶購一空。



從養生書的熱銷,不難看出國人追求養生、注重健康。只要強調「排毒」、「防老」、「抗癌」等新保健觀念,就能有不錯的銷售量。但照養生書所推薦的飲食法,真有助於排毒、促進新陳代謝、隔絕有害因子、達到體內環保的功效嗎?



預防更勝治療

排毒、解毒不如別吃毒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表示,「別說成人,即使小嬰兒,也會從母親身上遺傳到毒素。」1998年,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針對生活環境中,不可能碰到化學毒素的人進行研究,發現即使周遭碰不到毒素,仍會在他們身上檢測出167種有毒物質,且2/3會致癌,八成是神經毒性。2005年,針對嬰兒臍帶血做研究,發現小嬰兒自母體得到的有毒物質,竟平均多達200多種,比1998年所研究的平均值91種還高出2倍多。



江守山指出,「人體絕對有毒素,若靠飲食排毒,其效果少之又少,不如一開始就避免毒素進入人體。」例如:馬兜鈴酸,即使身體最後能排出,但已導致腎臟纖維化,與其排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攝取。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也認為,無論最後是否排出,毒素只要進入人體就會造成傷害。以罹癌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為例,化療就是用毒素殺死癌細胞,她常勸化療病人多喝水,藉此稀釋血液中的毒素、以便排出,這前提是已知哪些毒素進入人體,然而,養生書所談的毒素很抽象,一般人若沒做健康檢查,怎知身上有哪些毒?書上也叫人多吃蔬果,其實,「多吃蔬果較會促進排便,不是排毒。」



江守山表示,人體的毒素很多,過敏即是身體累積毒素;而阿茲海默症,也是毒素長期累積造成。毒素不僅會致癌,也會造成神經病變,像有人神經傳導出狀況,感覺四肢麻痺,或肢體伸展不開等。



排便不等於排毒

依體質尋養生之道



市面的養生書多半為了銷售量誇大其詞,江守山看腎臟科門診時,曾遇到許多養生書的信奉者就醫。像一位完全依照吳永志養生食譜飲食的病人,因缺乏維生素B12,導致神經病變。江守山翻閱這本養生書,發現只強調蔬果功效,內容缺乏維生素B12的食物,如:酵母菌,肉類等,信奉者奉為圭臬,當然營養不均。



不僅如此,自然養生法強調每天排便3次,從醫師角度看來非常離譜。「如果是鉀離子低的病人,為了排毒每天排便3次,可能會把身體的鉀離子排光,引發心律不整,甚至死亡。」而且,以醫學定義,1天排便1次或2天排便1次都屬正常,王麗民也補充,1星期排便3次也不奇怪。



現代人壓力大,常有便祕問題,且未必只有中年人有此困擾,大學生有便祕問題的人還不少。養生書強調多吃蔬果,纖維質會刺激排便,但王麗民直言,「排便根本無法排掉身體毒素。」雖然糞便累積在腸道會增加罹患直腸癌的機率,但這非排毒,而是排便。



有養生書還強調用力道強的3匹馬力食物調理機榨蔬果汁,才能擊破食物的細胞壁,助於身體吸收排毒,這說法也令人啼笑皆非。基本上,任何食物經過PH2的胃酸,和 PH近9的膽汁和胰疫,早被消化成最單純的初級胺基酸、單醣和脂肪酸,不需靠外力打破細胞壁,身體便能吸收,這說法真的是「噱頭」。

品茶(I)

回到香港茶樓的情景,“飲茶”之始,總得先點上ㄧ兩壺茶,而最常聽見的,就屬“普洱茶”了,普洱茶誘人之處到底在哪?





普洱茶先吸引人的,是它的香氣,它的香氣會因產地環境和製茶技術的不同產生荷香、蘭香、樟香、檀香……,每一次品普洱前都得先用嗅覺享受一番。普洱的香氣是清雅淡爽的,是隨時聞到都覺得清新舒適的,而且鼻尖的餘韻是殘久的。







香氣引誘著味蕾的啟放,唇間接收普洱的氣味,為舌上的味覺敞開一路通暢。







遊盪口間,翻滾其中。常聞言「不苦不澀不是茶」,茶本就有苦澀味,而普洱獨有的甘甜賦予它更強旺的吸引力,例如帶有荷香的白針金蓮普洱茶或幼嫩普洱茶都帶有苦味,但茶不苦怎能稱上茶?








嗅覺是一種味,味覺又是另一境界。



大多數的品普洱茶之高手皆言「無味之味」為最高境界,但這並非普通人能飲出的禪意。只要普洱能開啟多層感官,並且有特出之味,我就認為它是精妙特別的。







雲南,普洱的家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所有景致和環境造就雲南普洱的獨有香氣,若品茶還品得到當地的氣息,那豈不是茶中極品?




普洱茶的味和香氣是它誘人的第一要項,但它的保健功效又使它昂首於茶類之中。



將品質較好的普洱茶存上個幾年,待哪天想起,找尋遺失的香氣,撥開茶餅,泡上幾杯,或許能遇見腦海的雲南場景。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對抗癌症 你必須有自信

這篇文章送給宜葳,也送給所有因為癌症而受到驚嚇的朋友。



認識宜葳好一段時間,她正因為情傷,走過一段人生低潮。曾經在大藥廠上班,有吃不完的應酬社交,也有不嫌多的各種藥物,婦科醫生告訴她子宮肌瘤和子宮頸癌前期的訊息,從此她有做不完的檢查和看不完的報告,必要時還得忍受做切片的痛楚。我直覺判斷,過去不當的生活習慣大大影響她的健康,我們總是在無知中縱容身體不斷走下坡,看宜葳這麼嬌小瘦弱的女生,你不會相信文明病和她有任何關係,所以情緒因素必須列入考量,情傷當然是因素,可是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是她的個人特質,也就是個性。



拿我個人來說,我一向重視時間和效率,所以從來不遲到是我維持很久的形象,自我要求高也一直跟隨我在職場上的表現,這種人格特質經常誘發一些緊張情緒,不小心也影響到周圍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我曾經懷疑自己就是典型的癌症候選人,這多少也是驅動我認真投入保健行業的動機之一,在此每三個人就有一個癌症患者的時代,你如何能有萬全把握,自己絕非那不幸的三分之一?其實我可以把書上寫的那一長串,一五一十的重複講一次,沒錯,我是相信只要把持得住飲食方向,遠離癌症是輕而易舉,可是還有是無法以文字表示的無形力量,因為融會貫通而產生的自信。



簡單說,要求紀律可能是一種癌症潛質,可是紀律執行得徹底又形成摧毀癌症的潛質,我對於不會有癌症是充滿自信的,這份自信不僅抵擋住癌症的發生,也誘發免疫細胞去清除身上的致癌物和癌前細胞。宜葳信任「彩虹處方」,也執行出不錯成效,可是她必須定期到醫院回診,醫院的檢查報告好像在幫她洗三溫暖,只要醫生一兩句稍微帶點恐嚇性質的話,她的憂慮和驚恐又回到身上,電話中,我又得重頭鼓勵一次。你知道她的問題在哪裡嗎?就是在意,就是那個莫名的包袱,就是非得把生命交給檢查報告的沈重負擔。



健康食品包裝上都註明「經醫師指示服用」,這是什麼?這就是包袱,是廠商的包袱,我無意推翻這種文化,可是回到自己身上,你可得小心那無形的魔咒,那總是提走你自信心的念頭,傳統制約把寶座送給醫生,告訴我們聽他的,這一條路造就我們今天的恐懼和無助。針對診斷出癌症,西醫或許毫無誤差,你大概不知,提到治療,他們可是荒腔走板,根本拿不出對策,可是他的口氣和姿態又要你非聽他的不可,怪哉!你一旦被宣告有癌症,面對他們,是什麼心情?就是他們沒有辦法把你救活的情緒,我們何苦把醫療界的低能拿來懲罰自己?



我告訴宜葳,給自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認真飲食,輕鬆生活,把醫生的嘴臉丟得遠遠的,這種海闊天空的態度才是把癌細胞殺個精光的最佳武器,信不信,到時候回診,醫生會問「妳是怎麼做到的」,請務必告訴他,提醒他「化療已經落伍」,不久的將來,就將被唾棄與捨棄。



關鍵思維提供你思考,遠離醫療,對抗癌症充滿自信;貼近醫療,自信就逐日遞減,宜葳是個實例,也將是最好的範例。





資料來源:台灣益生菌保健推廣協會─陳立維會長

http://www.tppa.tw/newsb6_1.php?news_id=74

過敏與教育程度

一則來自於電子媒體的報導吸引我的注意,標題是「父母學歷愈高,過敏兒愈多」,既然是統計出來的數據,一定有其參考價值,也一定有合理的解釋,報導中的醫師指出,父母親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周歲內經常使用抗生素及退燒藥,家中飼養寵物的比例高,都是誘發過敏產生的因子。我對於這則報導完全採信,沒有絲毫懷疑,倒是願意多分享一些自己的閱讀及研究心得,醫師提到的「周歲內」應該是關鍵,因為正是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成熟的階段,至於誘發過敏發生的客觀因素就是干擾免疫系統發育的食物分子、抗生素、退燒藥等,不應該忽視的是主觀因素,忙碌的高級知識分子母親最常犯的錯誤,總是在做完月子後直接託嬰,然後將最重要的「餵母乳」捨棄,這個失誤才是困擾一生過敏症候的源頭。



我經常在談到「餵母乳」的重要時,聽到「沒有奶水」的解釋和回應,其實這些媽媽們為自己的疏忽找到最合理的解釋,所以沒有餵食母乳是不得已的過失,我希望能從人體生理的角度糾正「擠不出奶水」的困擾。首先是「念頭」,因為想法完全主導神經傳導,我們經常由意念掌控生理,當媽媽事業與工作的價值重於一切時,「沒有時間餵母乳」的念頭已經多少干預乳汁的製造,接下來才是「刺激」,這是演化為胎兒和母親設計好的天然互動機轉,一旦胎兒不停吸吮母親的乳頭,母親的腦下垂體也會持續分泌催產素(Oxytocin),以維持乳汁不斷的分泌,所以「沒有奶水」是行為的結果,不是原因。再一次,受過高等教育的職業婦女非常積極的把促成胎兒免疫系統發育的主客觀因素都排除,然後丟進去小孩體內干擾發育的因子,免疫系統的基礎沒能照顧好,反向操作的結果,經常是小朋友長大以後 一輩子的夢魘。



針對過敏還有一種學說,名稱是「衛生假設(Hygiene Hypothesis)」,也是一項統計資料,類似於台灣人說的「骯髒吃,骯髒大」,也就是在衛生條件差的環境長大,小孩罹患過敏的機率不高,反而在文明大都會長大的小孩,高比例受到過敏性疾病的糾纏。似乎我們很容易從細菌滋生的環境找到刺激免疫系統的證據,可是理論上,不潔的環境也有更多的過敏原介入免 疫系統的發育,所以合理的推斷還是回到兩種環境餵食母乳的落差,因為嬰幼兒六個月以前的免疫系統發育期才是和過敏會不會結緣的關鍵,這段時間母乳是否餵足,關係到免疫系統健不健全。我兩個小孩的成長經驗就分別代表兩造案例,老大自己帶,老二親戚帶,老大餵母乳,老二吃奶粉,老二幼年期的嚴重過敏配合早期我們的醫療觀念,非常慚愧,小朋友居然是我們大人覺悟之前的白老鼠。



我常常引用馬克吐溫的話:「你所認定的事實不是事實」來進行研討,用在知識份子身上尤其適用,知識份子經常過度信任醫療,知識份子經常理直氣壯,知識份子經常堅持己見,知識份子最常為錯誤合理化,知識份子認為過敏是遺傳,知識份子認為不餵母乳沒什麼了不起,最後是我們共同看到的結果:「父母學歷愈高,過敏兒愈多」,或者直接說:「教育程度愈高,過敏機率愈高」。我看到的疾病都在主觀中惡化,很奇怪,我看到的觀念也經常在主觀中退步,通常知識扮演助力,學歷卻扮演阻力,相似於卑微帶動進步,驕傲則引進退步,掌控一切的永遠是造物和不可摧毀的法則。



如果說:癌症是文明最大的反諷,過敏或許排第二名,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小兒過敏求醫,醫師還沒有開立「益生菌」的觀念,或許你該考慮自己進修,以「益生菌」長期保健免疫系統,防範過敏於未然。



資料來源:台灣益生菌保健推廣協會─陳立維會長

http://www.tppa.tw/newsb6_1.php?news_id=51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烏來泡湯ㄧ日遊

搭新店線捷運至捷運新店總站,再到捷運站出口外等“新店客運“,搭“台北─烏來”線,大約搭個三四十分鐘就能抵達烏來囉!



到終點站烏來站後,就ㄧ直直走走到底,往左拐是派出所,而右邊呢,就是期待已久的烏來老街啦!聽說烏來老街有名的東西有小米麻糬、冰溫泉蛋、烏來包子、煎包、炸溪蝦、山豬肉粽……,感覺上是很多地方都吃不到的特色食物,而且聽說也不貴喔!



上次去烏來好像是十幾年前吧,現在的景色不知是否依舊,但其實我早已忘卻烏來的景象,可能只記得泡溫泉的感覺吧!



抵達烏來後,已是十一二點。我們在捷運新店站出口等公車等了近二十分鐘,只見前往烏來的人越來越多,排的隊伍也慢慢變長。



烏來老街整條充斥著原住民(泰雅族)風味,幾乎都賣著小米酒、香腸、小米麻糬……,還有特別醒目的ㄧ大隻烤乳豬,由於我們是假日前往烏來,剛好有原住民的表演活動,原住民的高亢歌聲總是令人著迷,若加上舞蹈,聲音又更加鮮活,舞台色彩越趨豐富。























往底走,會看見ㄧ座泰雅風味的橋,橋下流水涓涓,兩側座擁群山,只見水流從山的腳底流竄出,河床上鋪散著大小不ㄧ、形狀不ㄧ的石頭,站在橋的任何ㄧ側都能感受自然給予的氣息。









過橋後會發現溫泉旅館會多了起來,而橋的前方就是“烏來觀光台車”,搭乘ㄧ次約十分鐘,能看見磅礡的“烏來瀑布“,還可去“雲仙樂園”搭纜車,這纜車可是全臺第一座載客的觀光纜車,應該是很多人的回憶所在吧!





過橋後會看見ㄧ家很醒目而且到處都看得到的店─7-11,但這有什麼好提的呢?這家7-11可是有溫泉洗手檯的唷!







回到老街,準備下手吃些好料和買些“土產”。剛剛在老街後半段有看見ㄧ家“原住民山豬肉香腸”,整條老街就屬這家店最受歡迎了!而且它烤的方式很特別喔,會特別直立起來,它的醬料真的也很獨特,聽說很有勁(我不敢吃辣,所以沒嘗試)。







除了“原住民山豬肉香腸”,附近還有一家“山豬肉串”,這家店的老闆身手敏捷,在烤山豬肉串的同時還會耍些小特技。







最後我們買了些麻糬和ㄧ小瓶12%的小米酒,這小米酒是先用外觀吸引我的,它的包裝非常的可愛,一打開,就是ㄧ小瓶小米酒,香味撲鼻。



玩了三、四個小時的我們被褥夏染得累了,就去已預約的“碧逸會館”泡溫泉啦!但從老街到“碧逸會館”並不方便喔(對於沒有開車只能搭大眾運輸的我們來說),要在“童訓中心”的前ㄧ站“招呼站“下車,但並沒有“招呼站“這站牌,所以要先跟公車司機講ㄧ聲喔!



“碧逸會館”其實是個處於有點偏僻的地方,離“招呼站”還有10到15分鐘的路程,雖然他比較偏遠ㄧ點,但我很喜歡這裡的環境,服務人員的態度也都很好喔!由於天色稍暗,已拍不出什麼好效果囉!



泡湯兩小時再吃頓晚餐,已七點多了,我們也就結束一天的行程返家啦!

給自己一個不再買瓶裝水的動機

寶特瓶這個東西在我們生活中存在多久了?我想不起來,實在是久到沒有記憶,它就這麼迅速的進入並且佔據我們的生活,廠商以廉價使用它,消費者以方便接受它,年輕時就固定到超市買瓶裝飲料,近幾年的炎夏季節,不時還得撿便宜大批帶回我最喜歡的茶裏王。我相信這是社會縮影,尤其是以都市人自居的我們,說人類聰明,可是經常動不動就掉入「大家都這麼做」的漩渦,方便成為習慣,習慣中都是方便,曾幾何時,手機沒帶出門會出現渾身不對勁的症候群,這種現象聚集成量,在廠商眼中是無限大的商機,在股東心中是無窮盡的收入,我們最後看到的才是地球觀點,關鍵在你怎麼看地球,是有限的概念,還是無限的空間。



廠商看地球,一定是無限大,不管是可以開發的,可以燃燒的,還是可以儲存的,眼界轉彎是人類特有的才能,判斷失焦是人類進化的資產。人類真沒有智慧預言未來嗎?幾年前欣賞「明天過後」,有多少人看過電影之後當真?包括我自己在內,反正就是一部逼真的創意電影而已,如今南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已經在大海嘯之後瞬間被淹 沒,科學家預言百年後即將消失在海平面的土地,一定是別人家嗎?台灣即將消失的面積不也在科學家的掌握之中?人類一旦沒有能力讓局勢逆轉,就剩下一個思考方向,讓傳宗接代的傳承劃下休止符,因為怎麼看,都有一代即將要倒楣,沒錯,就是我們自己的子孫。



你多久已前開始意識到瓶裝水的禍害?莫非這還是明天以後的概念?環保購物袋倡導良久,你走到便利商店買一堆瓶裝飲料,然後花一塊錢買一個購物袋,這個畫面你一定很熟悉,可是你沒有看到它極度諷刺的一面,用小環保包裝超級不環保,這和考試前死背考古題好像,成績有了交代,實際上什麼都沒學到,好比修「人類行為學」,有太多隔個村莊或隔個年代,很多人已經看不懂的堅持。光是倡導不要把一號PET寶特瓶放在車上,行為本身動機就有缺失,好像看不到的就不是傷害,誰知道生產和運送過程已經曝曬在陽光下多久了?嚴格說徹底終止這種消費行為才是最可貴的呼籲,地球早已受不了這種無所謂的積少成多。



知不知石油資源也浪費在塑膠原料的製造?有時候還不得不痛恨人類的聰明,有人為破壞地球大踩煞車,有人依然加足油門前進,其實簡單的思考是回歸自然,空氣、陽光、水是天然資源,必須花錢才能擁有,一定是有破壞在先的事實。我不知道你家的空氣和陽光品質,可是我可以確定你家可以擁有好水,不僅是喝的,包括用的和洗的,如果家裏水龍頭出來的每一滴水都無毒、無菌、無氯,也無任何污染,請問還需要花錢買水喝嗎?對了,應該給自己一個不再花錢購買瓶裝水的強烈動機,救自己,救家人,救下一代,也救地球。



資料來源:台灣益生菌保健推廣協會─陳立維會長

http://www.tppa.tw/newsb6_1.php?news_id=73

就是該斷食

延續昨日的話題,人生如果可以從結果往回修正,給予自己最正確的行為準則,所有遺憾都不致於發生。我們都知道不可能,熟悉的話總是「千金難買早知道」,可是一旦證據都在眼前,一旦觀念已經非常明確,我們其實是有能力預言未來,因為法則絕不致於有偏差,錯誤的觀念導致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導致錯誤的結果,也就是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在大自然宇宙的監控下,渺小的人類哪有能力對抗造物定好的規範?所以當沒有人不關注自己的健康,好玩的事情就來了,事實擺在眼前,所有人都是活生生在摧毀自己的健康而不自知。



人類普遍對於慾望沒有掌控的能力,或許是對物質享受的慾望,或許是對情慾性慾的迷戀,或許是對紙醉金迷的幻想,或許是對權力名望的渴求,綜觀所有人類的慾望,最為普及的還是對口腹之慾的奢望。如果認真來一趟餐飲巡禮,仔細觀察食客的吃相,也細部分析餐桌上的食材,再看看每個人臉上快樂的程度,我們如何忍心告訴這些朋友,我們如何有勇氣提醒這些朋友,只是單純一句話:「夠了,不要再吃了!」,可是不說的結果,這些食物遲早會在這些人身上堆積出可觀的傷害;不提醒的結果,這些人未來走進醫院的主訴就和吃不盡的享樂相關。



幾個角度,最重要的是這樣吃下去,每天三餐都這樣飽飽的吃下去,身體遲早要被巨大的負擔拖垮,我所指的負擔就是消化,我所帶出來的危機就是免疫系統得不到充分的能量支援,我所看到最可怕的結果就是身體空有免疫系統,卻沒有免疫戰力;身體空有營養供輸,卻沒有輸送效能;身體空有解毒配備,卻沒有排毒能力。原因是我們吃的食物多半是熟的,是沒有酵素的,是過量的,是複雜的,是充滿毒素的,是熱量過高的,這些狀況是造成身體嚴重負擔的,是催促身體提早老化的。我說這就是所有病痛的源頭,很多朋友就是不相信,我們成長環境所經營的醫療面相是個超級障礙,多數人因為有健保卡的靠山而堅持不採信,他們不願意思考健康該如何治本,他們不願意相信其實自己就有能力防堵這一切麻煩和悲劇。



我直接談結果,也是經驗法則,有勇氣斷食七天的人就明瞭這一切道理,因為身體在持續七天的高能量供應排毒,同時處理消化的工程全數停擺,人體有機會處在最安靜的階段,我們有機會在最天然的體內環境學習和身體對話,至少可以感受到身體所提供的訊息。兩年前我有幸接受到高人的指點,如今我以文章提醒所有有心想經營健康的朋友,如果想避開人生的不必要病痛,你務必有過斷食經驗,不是完全不進食,是搭配特殊的飲品,是給身體滿滿能量。相信我,怕餓絕對沒有必要,崇尚吃飽更是毒害自己,想健康要有一些作為的。




資料來源:台灣益生菌保健推廣協會─陳立維會長

http://www.tppa.tw/newsb6_1.php?news_i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