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教室裡的春天
真的希望教育都能這樣,大家可以不用在否定下成長。從自身做起應該是最好的方法,常常鼓勵自己好的一面,哪怕是件為不足道的小事情,相信一定會有進步。
告狀是小朋友的特色,可是在三年級這班,阿杰一直是被告狀的「問題學生」,因他常爬牆、故意伸出腳絆倒同學、碰觸女生、掀女生裙子、或摸女生屁股……。真的,阿杰的不雅動作,常惹怒其他小朋友,家長也跑來學校指責。後來阿杰的行為變本加厲,他在學校水溝裡抓到小青蛙,就猛力「把青蛙的頭拔斷」,真的好殘忍!其實在我面前,阿杰是個「很乖巧」的小孩,說什麼事他都點頭、恭恭敬敬,可是一離開我的視線,就開始「作怪」。例如:當我在上課時,他是「乖學生」的模樣,可是我一轉頭去擦黑板時,他就立刻「脫下褲子、露出私處」給別人看,不然就是故意「摸女生」。
一天,阿杰太過份了,竟然去「摸女生的胸部」,家長氣憤地告到學校來,;我也找來阿杰的媽媽,問她阿杰是不是心理上有陰影?媽媽哭著說:她是很「溺愛」阿杰沒錯,可是也不至於讓阿杰有什麼心理痛苦或陰影啊!後來,我請阿杰的媽媽帶他去大醫院看「兒童心理門診」;診療結果發現,阿杰的「腦下垂體發育不平衡」,造成他有「無法控制自己行為、做出不雅動作」的現象。這種病症,醫生說,只要按時吃藥,就會慢慢控制他異常的行為。可是阿杰吃了藥,一直嚷著「頭好痛」,媽媽看得心疼,就沒按醫生指示給阿杰吃藥,也因此阿杰欺負女生、搗蛋作怪、殘忍傷害小動物的行為,就不斷發生。
又一天,阿杰拿著一本簿子,主動跑過來告訴我說:「老師,妳最近好像都沒有嚴格管我了。老師,妳要好好管教我,如果妳不管教我,將來我變很壞怎麼辦?我會跟人家說我是妳學生耶!」我一聽,噗哧地笑了出來。我說:「好,我會好好管教你!可是你拿這本簿子給我做什麼?」「老師,從今天開始,如果同學有來告狀說我不好,妳就幫我在簿子上打個叉。妳每打一個叉,就可以打我一大板,這樣好不好?」
天啊!阿杰居然主動要求我「管教他、約束他、處罰他」!可是說歸說,阿杰的行為依然調皮乖張,每天都有小朋友向我告狀,說阿杰又亂摸人、亂脫褲子、故意絆倒別人……。不到一星期,我在阿杰的簿子上,就已記下「一百個叉」了。後來,我生氣地找來阿杰,對他說:「阿杰,你已經被老師記了一百個叉,老師真的要處罰你了。」「對,老師,妳應該好好管教我,妳應該打我一百個大板!」阿杰自動地伸出雙手,讓我打!可是我看著他的手、他的臉,我……我怎麼忍心打他?我的心好痛!阿杰啊,你不笨,你很聰明,可是你為什麼要明知故犯、要自暴自棄?你要改變你惡劣的行為,要把自己身上「小壞蛋、小惡霸」的標籤拿掉啊!
此時,阿杰的雙手仍然舉在半空中,等待被打。我轉頭看著全班小朋友說:「老師真的很難過,從一年級到現在,老師每天都聽到你們來告狀,都說阿杰哪裡不好、做錯什麼,要『打叉』,可是難道阿杰沒做過什麼好的,可以『打圈』的嗎?」我話一說完,全班氣氛凝住了!
約五秒,昌明舉手說:「老師,阿杰也有圈!我昨天沒有帶水彩,是阿杰借給我用的!」而常被阿杰欺負的慧怡也說:「剛才下課時,我走過阿杰旁邊,他本來已經把腳伸出來要害我跌倒,可是他又把腳縮回去,我沒有跌倒,我很感謝他!」
這時,我對小朋友說:「對,阿杰一定有很多好的,他可以得到很多的圈圈對不對?老師已經記了他一百個叉,本來他要老師打他一百下,可是老師不想打他,好不好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想──『阿杰做過哪些好的?』說他一個好,就送給他一個圈,也銷掉一個叉,我們一起來『搶救阿杰』好不好?」話說完不久,又有小朋友舉手說:「老師,阿杰有一次幫忙我打菜!」「老師,阿杰昨天有幫忙抬牛奶!」「老師,阿杰上星期幫我把垃圾丟掉!」「老師,阿杰昨天也有掃廁所!」……
那一節課,全班小朋友──不斷地回想、不斷地舉手、不斷地搶著述說阿杰的好,一直送「圈」給他!一節課下來,阿杰也得到「一百個圈」,就把先前的「一百個叉」全都塗銷掉了。站在前面的阿杰,原本哭喪的臉變笑了,最後他竟哭了,他被同學們的愛深深感動,也答應按時吃藥、努力做個好孩子。
有人問我:「哪裡距離眼睛最近?」我猜不出來,答案是「睫毛」。睫毛距離眼睛最近,可是我們卻看不見它。相同的,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很親近的人,可是我們往往看不見他們的優點。就如同本文中的故事一樣,同學們常看到「阿杰的壞」,要被處罰,可是在老師的循循引導之下,才看到「阿杰的好」,原來他也有「一百個圈」。所以教育的功能,不在於刻意壓制人性的「黑暗面」,而是努力啟發人性的「光明面」。我們如果只一直看到別人的壞,有一百個叉,要打一百個大板,則我們自己的心不也是處在痛苦的黑暗中?事實上,我們可以學習:「看不慣,也要讚美」;「不喜歡他,也要試著看到他的好。」
有時老師很不喜歡一些「壞學生」,常常幾乎快被氣瘋了,不過,若能靜下心來,讓思維試著「轉彎」,想想或許他也有好的一面。只要思維不斷地轉彎,就可以看到「一個圓、一個圈」。因此不能一直用「否定」的眼光來看孩子,也不能一直用「批評」的言詞來論斷孩子,因為孩子如果生活於否定中,他學會自暴自棄;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評中,他學會沮喪沉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勵中,他學會充滿自信;孩子如果生活在讚美中,他學會愛和感激。
我們的生活,是由「愛我們」和「不愛我們」的人所交織而成,所以萬一有人不愛我們、常瞧不起我們,也不必悲傷或難過,反而必須有「更堅強的意志」和「更積極的人生觀」。我們心裡只要記得:「不管別人怎麼說我、批評我、嘲笑我,我仍然是個很有價值的人!」。
資料來源:Website
新年新願如何實現
新的年度開始,你是不是習慣為自己訂下目標和願望,希望在未來一年能夠達成?過去,你達成目標的比例有多高?
根據心理學家懷斯曼(Richard Wiseman)的研究,訂下新年願望的人,有一半以上在訂定時,對自己達成願望有信心,然而到了年底,實際上卻只有一二%的人真正達到了目標。
究竟我們該如何讓自己的新年新願望成為真實?如何說服自己堅持到底?
懷斯曼發現,男性和女性的習慣有些微差異。透過一些小祕訣,可以成功激勵兩性達到目標。舉例來說,如果男性設定了具體目標,並且將目標寫下來,那麼他達到目標的可能性就提高了二二%;對女性來說,如果她公開向家人以及朋友宣告這個目標,那麼達到目標的機率就提高了百分之十。
也許最好的做法是,結合這兩者。也就是,把你的目標,以及能夠朝向目標邁進的具體行為寫下來,並且與你信賴的同事分享(這些人是你不想在他們面前丟臉的人)。
要讓自己堅持到底已經不容易,要說服別人堅持達到目標,更是一大挑戰。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於二○○八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要成功影響他人達到目標,重點不只和他們對於目標的承諾有關,而且還和他們的注意力放在哪裡有關。
如果一個團隊或個人對於達到目標的承諾相當低,那麼當你向他們指出,他們已經有多少進展了,會鼓勵他們達到更多的成果;相反地,如果你把這個做法應用在動力很強的團隊,那麼反而會讓他們完成得更少。對這些人來說,將注意力集中在「還有多少工作要做」上面,成效會更高。
因此,管理顧問馬丁(Steve Martin)最近在哈佛商學院部落格上指出,當你要說服別人達成某個目標時,先判斷他們的承諾和動機有多高,然後再來決定要採取什麼策略。對於對目標較不投入的團隊來說,重點在於指出他們的進步;對於較有強大動機的團隊來說,則是指出還有多少事情要做。
不論你要說服的是別人或自己,關鍵在於,找出一些可達到的行動(通常不要超過兩個或三個),這些行動是朝向更大目標的步驟。將這些行動寫下來,向別人公告,然後有系統地追蹤進展,這樣你就會在軌道上了。
訂立目標,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學習,在國中小學老師們會問:「說說自己的新年新希望?」,長大一點會問「將來想考哪間學校?」,要出社會了大人們會問:「對自己的將來有什麼打算?」。其實訂定目標說來容易做來難,如果覺得自己沒有毅力的話可以將目標細分短期、中期、長期的方式來進行,並且每達成一個目標就犒賞自己,可依照完成的目標大小來決定要給自己多大的獎賞。我自己是用這種方法,覺得挺適用的,雖然偶爾還是會因為懶惰而延宕,但真的千萬不要輕易跟自己妥協喔!不然可真的會一事無成,那可就欲哭無淚了!
資料來源:EMBA雜誌編輯部文
根據心理學家懷斯曼(Richard Wiseman)的研究,訂下新年願望的人,有一半以上在訂定時,對自己達成願望有信心,然而到了年底,實際上卻只有一二%的人真正達到了目標。
究竟我們該如何讓自己的新年新願望成為真實?如何說服自己堅持到底?
懷斯曼發現,男性和女性的習慣有些微差異。透過一些小祕訣,可以成功激勵兩性達到目標。舉例來說,如果男性設定了具體目標,並且將目標寫下來,那麼他達到目標的可能性就提高了二二%;對女性來說,如果她公開向家人以及朋友宣告這個目標,那麼達到目標的機率就提高了百分之十。
也許最好的做法是,結合這兩者。也就是,把你的目標,以及能夠朝向目標邁進的具體行為寫下來,並且與你信賴的同事分享(這些人是你不想在他們面前丟臉的人)。
要讓自己堅持到底已經不容易,要說服別人堅持達到目標,更是一大挑戰。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於二○○八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要成功影響他人達到目標,重點不只和他們對於目標的承諾有關,而且還和他們的注意力放在哪裡有關。
如果一個團隊或個人對於達到目標的承諾相當低,那麼當你向他們指出,他們已經有多少進展了,會鼓勵他們達到更多的成果;相反地,如果你把這個做法應用在動力很強的團隊,那麼反而會讓他們完成得更少。對這些人來說,將注意力集中在「還有多少工作要做」上面,成效會更高。
因此,管理顧問馬丁(Steve Martin)最近在哈佛商學院部落格上指出,當你要說服別人達成某個目標時,先判斷他們的承諾和動機有多高,然後再來決定要採取什麼策略。對於對目標較不投入的團隊來說,重點在於指出他們的進步;對於較有強大動機的團隊來說,則是指出還有多少事情要做。
不論你要說服的是別人或自己,關鍵在於,找出一些可達到的行動(通常不要超過兩個或三個),這些行動是朝向更大目標的步驟。將這些行動寫下來,向別人公告,然後有系統地追蹤進展,這樣你就會在軌道上了。
訂立目標,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學習,在國中小學老師們會問:「說說自己的新年新希望?」,長大一點會問「將來想考哪間學校?」,要出社會了大人們會問:「對自己的將來有什麼打算?」。其實訂定目標說來容易做來難,如果覺得自己沒有毅力的話可以將目標細分短期、中期、長期的方式來進行,並且每達成一個目標就犒賞自己,可依照完成的目標大小來決定要給自己多大的獎賞。我自己是用這種方法,覺得挺適用的,雖然偶爾還是會因為懶惰而延宕,但真的千萬不要輕易跟自己妥協喔!不然可真的會一事無成,那可就欲哭無淚了!
資料來源:EMBA雜誌編輯部文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從登山體悟生命/王石:挑戰,是我選擇的生活態度!
「登山,讓我坦然面對死亡。」中國地產大亨萬科集團主席王石,在歷經事業高潮、瀕死威脅,以及人生種種風雨後,如何持續尋找自己的人生新坐標?
當一位身價數億元的富豪面臨死亡,那一刻閃過他心中的念頭會是什麼?死裡逃生後,他的人生又會有什麼改變?
美東時間上午七點半,大雪過後的波士頓,露出久違的陽光,一名身材高瘦,裹著厚厚外衣的長者,正穿越街道前往哈佛校園。他是中國地產大亨──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在歷經事業高潮及人生的風雨後,選擇重回校園,才是他此刻最想沉浸的單純喜悅。
創立於一九八四年的萬科,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上市地產公司,總市值近人民幣九百億元(約合四千億元台幣)。不過,王石的特殊之處,並不只是經營成就,他極度的冒險性格,更令他在中國富豪中獨樹一幟。去年,他不僅創下中國登頂聖母峰最年長者紀錄,還曾攀登過七大洲第一高峰,以及橫越南北極,完成「七加二」極限運動壯舉。
王石曾說,登山是因為自己的英雄主義情結,想要自我表現,要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不過,山裡環境惡劣,每次一進山,他就開始後悔,王石大笑地說。「但下山之後,覺得還可以挺下去,所以下次還是去。」多次登山經歷,讓他開始思索如何面對生死的課題。
其實在○三年首次攀登聖母峰,他就曾有一次瀕死的體驗。「如果要說絕境,這世上沒有比連口氣都不給你喘的境地更絕了。」王石回憶起當時,離聖母峰頂只剩下不到五十公尺的高度,卻發現氧氣瓶快要空了。「很多人勸我還有口氣時,趕緊往下撤。」然而,好強的王石為這攻頂的一瞬間,已經拚命練了好多年,如今目標就近在眼前,怎麼能夠放棄?
攻頂後,王石趕緊下撤,但身心備受煎熬的那一刻,他永遠忘不了,當時天空陰沉,風雪颳過他身軀的情景。下撤的路上,他思索著路旁登山者丟下的廢氧氣瓶,「裡面是否還殘留著半口氣?」念頭一閃,他趕緊一路蹲下去撿,一個氧氣瓶、一個氧氣瓶地更換,就為了吸一口氣。
坦然面對死亡 格外珍惜現有
王石描述起當時的情境,「那時兩個耳朵感到熱熱的,就像陽光照射般溫暖」,可是怎麼可能會有陽光呢?他下意識抬起頭看,根本就沒有陽光,接著全身開始感覺暖洋洋,「當時特別想坐下來、閉上眼睛,覺得如果能坐下來,感覺一定很美好。」但是另外一個聲音告訴著他不能坐,如果坐下來就起不來了。
當下到八五○○公尺的高度時,居然讓他撿到一個特別重的氧氣瓶,裡面的氧氣還有半瓶!但王石還是不敢大口喘氣;到了八四○○公尺時,王石遇上了救援隊送來一瓶裝滿的氧氣。「終於能痛快淋漓地喘!」王石說,此時,那種「瀕死經驗」的感覺才消失,事後他向隊醫描述,才知道人瀕死時就是這樣。
登山無法迴避死亡問題,「因為一進山之後,可能是一個星期,可能是一個月,能不能活著回來就不清楚了。」有時晚上睡不著覺,頭痛欲裂的他會想到,如果第二天死了怎麼辦?女兒將來怎麼生活?家庭會變怎麼樣?自己的工作會變得怎麼樣?「你必須要去面對死亡,面對死亡不是說很勇敢不怕死,而是會不會認真坦然去面對,把身後事一一考慮好。」
對他來說,放寬心坦然面對死亡後,讓他更加珍惜地活在世上,再次面對原來逃避的問題,做什麼事情都會更加坦然與平和。
對現在的王石來說,登山是否能攻頂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登山的過程。他語重心長地說,「實際來講就是對生命的體驗,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目的是什麼?」真正價值不是生命有多長,而是如何讓生命變得有價值。
熱愛登山的王石,之前就曾遭到股民抨擊,認為上市企業的董事長,萬一登山出了事怎麼辦?「總不能為了股票,什麼都不能做吧?」鐵齒的王石,只要別人越反對,他越是要去證明。「我進山之前會告訴他們,我要去登山了,你們要是覺得危險,就把股票賣掉。」
王石說,有段時間,萬科的股價稍微下跌一點點,但當他登山歸來,股價又開始回漲;這種情況在他○三年攀登聖母峰時發生大逆轉﹗原來那時中國因為遇上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許多人待在家中,「結果看到央視轉播,萬科的董事長竟然在爬聖母峰,簡直是找死,那SARS有啥好怕?」王石又氣又好笑地說,萬科的股票就突然「登登登」往上漲,從此他的登山就成了一種正面的消息,對股市的影響變小
資料來源:今周刊
當一位身價數億元的富豪面臨死亡,那一刻閃過他心中的念頭會是什麼?死裡逃生後,他的人生又會有什麼改變?
美東時間上午七點半,大雪過後的波士頓,露出久違的陽光,一名身材高瘦,裹著厚厚外衣的長者,正穿越街道前往哈佛校園。他是中國地產大亨──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在歷經事業高潮及人生的風雨後,選擇重回校園,才是他此刻最想沉浸的單純喜悅。
創立於一九八四年的萬科,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上市地產公司,總市值近人民幣九百億元(約合四千億元台幣)。不過,王石的特殊之處,並不只是經營成就,他極度的冒險性格,更令他在中國富豪中獨樹一幟。去年,他不僅創下中國登頂聖母峰最年長者紀錄,還曾攀登過七大洲第一高峰,以及橫越南北極,完成「七加二」極限運動壯舉。
王石曾說,登山是因為自己的英雄主義情結,想要自我表現,要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不過,山裡環境惡劣,每次一進山,他就開始後悔,王石大笑地說。「但下山之後,覺得還可以挺下去,所以下次還是去。」多次登山經歷,讓他開始思索如何面對生死的課題。
其實在○三年首次攀登聖母峰,他就曾有一次瀕死的體驗。「如果要說絕境,這世上沒有比連口氣都不給你喘的境地更絕了。」王石回憶起當時,離聖母峰頂只剩下不到五十公尺的高度,卻發現氧氣瓶快要空了。「很多人勸我還有口氣時,趕緊往下撤。」然而,好強的王石為這攻頂的一瞬間,已經拚命練了好多年,如今目標就近在眼前,怎麼能夠放棄?
攻頂後,王石趕緊下撤,但身心備受煎熬的那一刻,他永遠忘不了,當時天空陰沉,風雪颳過他身軀的情景。下撤的路上,他思索著路旁登山者丟下的廢氧氣瓶,「裡面是否還殘留著半口氣?」念頭一閃,他趕緊一路蹲下去撿,一個氧氣瓶、一個氧氣瓶地更換,就為了吸一口氣。
坦然面對死亡 格外珍惜現有
王石描述起當時的情境,「那時兩個耳朵感到熱熱的,就像陽光照射般溫暖」,可是怎麼可能會有陽光呢?他下意識抬起頭看,根本就沒有陽光,接著全身開始感覺暖洋洋,「當時特別想坐下來、閉上眼睛,覺得如果能坐下來,感覺一定很美好。」但是另外一個聲音告訴著他不能坐,如果坐下來就起不來了。
當下到八五○○公尺的高度時,居然讓他撿到一個特別重的氧氣瓶,裡面的氧氣還有半瓶!但王石還是不敢大口喘氣;到了八四○○公尺時,王石遇上了救援隊送來一瓶裝滿的氧氣。「終於能痛快淋漓地喘!」王石說,此時,那種「瀕死經驗」的感覺才消失,事後他向隊醫描述,才知道人瀕死時就是這樣。
登山無法迴避死亡問題,「因為一進山之後,可能是一個星期,可能是一個月,能不能活著回來就不清楚了。」有時晚上睡不著覺,頭痛欲裂的他會想到,如果第二天死了怎麼辦?女兒將來怎麼生活?家庭會變怎麼樣?自己的工作會變得怎麼樣?「你必須要去面對死亡,面對死亡不是說很勇敢不怕死,而是會不會認真坦然去面對,把身後事一一考慮好。」
對他來說,放寬心坦然面對死亡後,讓他更加珍惜地活在世上,再次面對原來逃避的問題,做什麼事情都會更加坦然與平和。
對現在的王石來說,登山是否能攻頂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登山的過程。他語重心長地說,「實際來講就是對生命的體驗,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目的是什麼?」真正價值不是生命有多長,而是如何讓生命變得有價值。
熱愛登山的王石,之前就曾遭到股民抨擊,認為上市企業的董事長,萬一登山出了事怎麼辦?「總不能為了股票,什麼都不能做吧?」鐵齒的王石,只要別人越反對,他越是要去證明。「我進山之前會告訴他們,我要去登山了,你們要是覺得危險,就把股票賣掉。」
王石說,有段時間,萬科的股價稍微下跌一點點,但當他登山歸來,股價又開始回漲;這種情況在他○三年攀登聖母峰時發生大逆轉﹗原來那時中國因為遇上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許多人待在家中,「結果看到央視轉播,萬科的董事長竟然在爬聖母峰,簡直是找死,那SARS有啥好怕?」王石又氣又好笑地說,萬科的股票就突然「登登登」往上漲,從此他的登山就成了一種正面的消息,對股市的影響變小
資料來源:今周刊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贏得好感的關鍵5分鐘
暢銷書作家吳若權最近到南部一家企業授課,
每次到高鐵站接他的都是同一個小夥子,
臉色愛理不理、態度冷淡。這反而激起吳若權的好奇,
因此總會刻意和他攀談幾句,看看他有什麼反應。
前兩次,吳若權都覺得「碰到釘子」,直到第3次,
這個年輕人才突然冒出一句:「吳老師,我覺得你人很好。」
對年輕的世代,
吳若權發現他們普遍不習慣主動與人互動、不擅長「察言觀色」,
反正「有事你來問我就好」。
另一個心理因素則是認為「第1次不熟、不需要」。
「但職場上很多事是沒有第2次、第3次的,」吳若權語重心長地說。
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莊財安也有類似經驗。
開車載下屬出去,
「他們不管你,上車直接坐上後座,突然間我就變司機了。」
或是面談時大剌剌癱在沙發裡、吃飯時用叉子插起麵包就啃,
新生代不知道、也不覺得這樣做失禮,受到提醒時還會非常驚訝。
有個故事,莊財安整整記了30年,一直讓他自我惕勵。
當年他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時,
校長對所有應屆畢業生說:「有同學寫信給我,請我幫他介紹工作,
我看到信就不想幫他了,因為信上寫著某某某校長敬啟。
哪有人叫別人看信,還得恭恭敬敬?」
從這個故事出發,莊財安分析,建立禮貌得經過3個階段:
第1,先「知道」,具備通用禮儀的知識,才不會誤用鬧笑話;
再來是「觀察」,注意別人、尤其是前輩如何待人接物;
最後才是「練習」,透過生活具體實踐。
只要有心,學會「禮儀」並不難,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禮」,
但一個人會被認為「有禮」、「好禮」,
甚至成為一種個人魅力與人際競爭力,絕對是來自更高的境界。
簡單地說,就是5個字:「心中有別人」。
文章來源:快樂工作人雜誌
每次到高鐵站接他的都是同一個小夥子,
臉色愛理不理、態度冷淡。這反而激起吳若權的好奇,
因此總會刻意和他攀談幾句,看看他有什麼反應。
前兩次,吳若權都覺得「碰到釘子」,直到第3次,
這個年輕人才突然冒出一句:「吳老師,我覺得你人很好。」
對年輕的世代,
吳若權發現他們普遍不習慣主動與人互動、不擅長「察言觀色」,
反正「有事你來問我就好」。
另一個心理因素則是認為「第1次不熟、不需要」。
「但職場上很多事是沒有第2次、第3次的,」吳若權語重心長地說。
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莊財安也有類似經驗。
開車載下屬出去,
「他們不管你,上車直接坐上後座,突然間我就變司機了。」
或是面談時大剌剌癱在沙發裡、吃飯時用叉子插起麵包就啃,
新生代不知道、也不覺得這樣做失禮,受到提醒時還會非常驚訝。
有個故事,莊財安整整記了30年,一直讓他自我惕勵。
當年他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時,
校長對所有應屆畢業生說:「有同學寫信給我,請我幫他介紹工作,
我看到信就不想幫他了,因為信上寫著某某某校長敬啟。
哪有人叫別人看信,還得恭恭敬敬?」
從這個故事出發,莊財安分析,建立禮貌得經過3個階段:
第1,先「知道」,具備通用禮儀的知識,才不會誤用鬧笑話;
再來是「觀察」,注意別人、尤其是前輩如何待人接物;
最後才是「練習」,透過生活具體實踐。
只要有心,學會「禮儀」並不難,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禮」,
但一個人會被認為「有禮」、「好禮」,
甚至成為一種個人魅力與人際競爭力,絕對是來自更高的境界。
簡單地說,就是5個字:「心中有別人」。
文章來源:快樂工作人雜誌
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超乎您想像的優惠價格,讓您用最少的預算晉升網路一族
希文資訊深耕市場十餘年,
我們瞭解到部份企業主對於網頁設計的不確定性,
因此我們開發了「快速架站」的模組,
讓您可以用很簡單平實的價格,快速做好您的第一個網站。
快速架站特色:
(一)網站製作時間短:
一週內快速交件(需另視專案項目及資料提供完整性而定)。
(二)網站價格最優惠:
超乎您想像的優惠價格,讓您用最少的預算晉升網路一族。
(三)網站產品不設限:
產品介紹可分多層類,可自由新增、刪除或修改產品內容。
(四)網站維護不求人:
獨立後台管理,可以自行修改,不必再花費額外的維護費用。
(五)網站架站免設備:
搭配空間租用,省去伺服器、不斷電系統以及網路線所造成的費用。
網站是企業的重要門面,
慣用網路的使用者、客戶、網友等,
都會先透過網站來瞭解該企業的狀況、獲得所需的相關資訊;
網頁設計除了有良好的瀏覽動線之外,
更重視整體版面的美化、表現出該企業的特色,
才能讓瀏覽過網站的網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並增加再次造訪、進一步與該企業聯繫的機會,
因此網站所表現出來的企業形象及特色就非常重要。
由於各行各業的屬性不同,在網頁設計上的需求自然也不盡相同。
我們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出發,
再以企業的實際狀況做最好的設計規劃,並且提供專業建議。
經由我們的網頁設計,絕對讓您的網站呈現專屬風格以及獨特性。
我們堅持以CSS進行網頁設計,
我們在每一頁都加入關鍵字、
我們每張圖都堅持填上替代文字,
提高客戶搜尋到企業網站的機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