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贏得好感的關鍵5分鐘

暢銷書作家吳若權最近到南部一家企業授課,





每次到高鐵站接他的都是同一個小夥子,





臉色愛理不理、態度冷淡。這反而激起吳若權的好奇,





因此總會刻意和他攀談幾句,看看他有什麼反應。





前兩次,吳若權都覺得「碰到釘子」,直到第3次,





這個年輕人才突然冒出一句:「吳老師,我覺得你人很好。」





對年輕的世代,





吳若權發現他們普遍不習慣主動與人互動、不擅長「察言觀色」,





反正「有事你來問我就好」。





另一個心理因素則是認為「第1次不熟、不需要」。





「但職場上很多事是沒有第2次、第3次的,」吳若權語重心長地說。













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莊財安也有類似經驗。





開車載下屬出去,





「他們不管你,上車直接坐上後座,突然間我就變司機了。」





或是面談時大剌剌癱在沙發裡、吃飯時用叉子插起麵包就啃,





新生代不知道、也不覺得這樣做失禮,受到提醒時還會非常驚訝。









有個故事,莊財安整整記了30年,一直讓他自我惕勵。





當年他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時,





校長對所有應屆畢業生說:「有同學寫信給我,請我幫他介紹工作,





我看到信就不想幫他了,因為信上寫著某某某校長敬啟。





哪有人叫別人看信,還得恭恭敬敬?」









從這個故事出發,莊財安分析,建立禮貌得經過3個階段:





第1,先「知道」,具備通用禮儀的知識,才不會誤用鬧笑話;





再來是「觀察」,注意別人、尤其是前輩如何待人接物;





最後才是「練習」,透過生活具體實踐。





只要有心,學會「禮儀」並不難,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禮」,





但一個人會被認為「有禮」、「好禮」,





甚至成為一種個人魅力與人際競爭力,絕對是來自更高的境界。





簡單地說,就是5個字:「心中有別人」。







文章來源:快樂工作人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