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想一下,僅僅是十年前,你會不會記得很多親朋好友的電話號碼?什麼時候開始,你記不住你喜歡的電影的主角叫什麼名字?也許你已經患了「數位痴呆症」(Digital Dementia ),而那僅僅是因為使用太多電腦、智慧手機、網際網路造成的。而且據專家表示,南韓已經遭到「數位痴呆症」的入侵了。
南韓「數位痴呆症」流行
美國Medical Daily網站報導了這則有些駭人聽聞的研究結果。南韓「腦部平衡中心」(Balance Brain Center)醫師Byun Gi-won說,「過度使用智慧手機與遊戲裝置,將會阻礙腦部平衡發展,左腦將過度使用,而右腦則低度使用。」「腦部平衡中心」是近年來快速在南韓興起的行業,專門幫助像過度使用電腦、手機而產生「認知問題」的患者。
報導指出,此類腦部受損通常伴隨中風、腫瘤、創傷性腦損傷與精神疾病。左腦受損會影響記憶、推理、注意力、組織能力、溝通與問題解決,右腦長期低度發展則可能會有早發性痴呆。
精神科醫師Park Ki-jeong指出,10%到15%「認知問題」的病患會演變成痴呆;南韓政府的統計資料則顯示,20到40歲的國民,從2008年到2012年的「認知問題」病患增加了37%。
南韓國家資訊社會局也有一個調查指出,5到9歲的學童中有16萬人得了數位成癮症,因為他們長期使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與桌上電腦,其中有的人甚至從三歲就開始了。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南韓有83.8%的民眾使用網路,超過16歲民眾有67%擁有智慧手機,而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估計,這個數字到了2017年將上升到85%。然後,南韓曾發生一名玩家因為在網咖連續玩了50小時《星海爭霸》結果心臟衰竭而死,以及一對同居人因為玩《Prius守護之星Online》,結果餓死一個三個月大的孩子(真的,這不是台灣之前發生的那兩件類似的新聞)。高度數位化的南韓演變出這樣的發展,專家暗示南韓已陷入危機。
科技產品有礙兒少成長
這篇由Elijah Wolfson署名的報導還指出,去年一位德國神經精神學教授Mafred Spitzer出版一本書「數位痴呆」,書中強調使用網路會讓你變傻,並且不利學習。在幼稚園或小學等地方使用數位產品將導致學童對這些產品成癮。
德國世界報的一篇文章也指出,汽車駕駛依賴導航系統,雖然可讓腦部學習如何與導航系統互動,但相對地腦部本身也就不會發展屬於自己的導航能力。同樣的情況則是學童利用手寫筆在電腦裝置上寫字,將會取代他們手寫的能力。
報導認為這對學童的影響很大,因為原本他們是要依靠自己的大腦去瞭解周遭的世界,如今他們是學著用電腦等設備與外界互動,取代了自己的推理與記憶等技巧。Elijah Wolfson認為,這對後青春期的青年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在17到19歲的階段,大腦正處於大幅轉變的時期,特別是前額葉,如果過度使用科技產品將會妨礙它的發展。只不過他也必須承認使用電腦是必然的結果,甚至在職場上,強調有效使用電腦也是競爭力之一。
不平衡的人生
Elijah Wolfson這篇文章的主要訴求是讓科技產品遠離校園,以免長久以往造成大腦的損害,甚至引發數位痴呆症。
文章裡一面倒地引述很多調查、統計與觀點,指出科技產品對人類大腦的危害。從文章的脈絡來看,這些危害其實分成三種:
1.物理性危害,也就是所謂的數位癡呆症,一種生理層面的疾病。
2.心理性危害,也就是所謂的「成癮」。
3.某些大腦的技能退步。
前兩種「危害」可以說是一種「不平衡」的狀態,被認為是過度使用科技產品的結果。這是人類行為本身的問題,不是科技產品的問題。人類的生活本來就不適宜長久投入一種性質的活動,在工作與休閒、自處與社交、各種娛樂之間保持平衡,這應該是大家的共識。至於第三點倒有點像是「用進廢退」,帶有演化與變遷的特質。
一下子看到這麼多負面的消息,或許你會馬上站起來遠離電腦、丟下手機,出去看看離你最近的樹。也許正因為一下子有這麼多負面訊息,你反而會覺得這是「危言聳聽」,然後一笑置之。所謂數位痴呆或網路成癮其實都還在爭議階段,沒有被真正認定是種疾病,不過看了這篇文章,你的心中或多或少還是應該要有些認識與思考,才能形成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合適做法。
總而言之,使用一段時間,休息一段時間,這是無庸置疑的,希文資訊關心您的健康
部分轉錄自科技新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