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過了30歲,愛情變得不單純!!

年過30的愛情,似乎沒有學生時期的單純,我開始會評量對方的工作、看他的未來前途、看他的家境.....看很多很多條件,好像自我設限又更多。

朋友勸我,重要的是內在,不過,只有內在也不能當飯吃啊,好像又回歸到愛情與麵包的問題,真想回到17歲啊....

專家解答 林萃芬
松德診所及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所謂年過30的愛情沒有學生時期單純,有時是跟我們的需求愈來愈多有關。

學生時代會單純愛一個人,想的只是我會愛一個人,或是渴望被愛,想投入一段感情。並不是你現在沒有以前單純,而是你對感情、對親密關係的期待、需求和考量,都比學生時代多很多,比如你會考慮共組家庭時,對方有經濟能力,最好還有房子,也希望對方能跟自己的家人和諧相處。

在情感世界裡,我們經常是一個需求被滿足後,另一個需求就跑出來;比如一開始覺得經濟能力很重要,但是當金錢物質被滿足後,又會覺得被愛也很重要。所以很多人的不幸福,來自於一個需求被滿足後,下一個需求沒有被滿足,當一再不滿足,產生不幸福感。

 我身邊有很多男女性朋友,都很渴望被愛,也渴望成家立業,安定下來,但為什麼一再落空?一方面是他們的需求和期待很多很強烈,而且每一個都很重要,難以取捨,另一方面是出社會後,目的性變得很強,很少是因為喜歡就投入,而如果對方不符合自己的目的就會被刪除,所以在情感這條路上遇到很多的挫折,且往往因為目的性太強以致忽略其他更重要的訊息。

 像你自己所說的「好像自我設限又更多,朋友勸我,重要的是內在....」,我猜你的自我設限,可能就是你的期望和需求很多,另外你的目的性也很強,遇到一個人時,你就會先問,他能不能符合你的目的。



不要期待別人來滿足你
期待和需求以及目的性這兩者之間,有時是互相衝突的。比如,有些人說我只要一個安定的家,實際上他要的不只是一個安定的家,他還期待別的。

再如,有些人說找一個有才華有能力的人,但對方可能就很忙,沒有太多時間陪你。如果要個能陪你的人,他可能就沒有太多事業和賺錢的能力,甚或是經濟上不能獨立,要靠你的人。

情感這條路,是一條自我探索的道路,如果你想要達到你的期待和需求,其實是要對自己很了解,而不是把希望都放在別人身上。

很多人感情會出狀況,是因為期待對方幫你解決你的需求,而不是渴望自己、了解自己。把願望和夢想都放在別人手上,容易產生衝突和矛盾。

所以如果真的回到17歲,你會快樂嗎?很多人事後回想自己十幾、二十幾歲的戀情,都發現曾經受過很多傷,選錯了人,因為那時經驗不多,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對方是否適合自己。很多人渴望「單純」,結果卻只是「不想想太多,不用思考太多」。所以當你真的回到17歲,未必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為那時自我了解不多,沒辦法選到適合自己的對象。這是為什麼很多早婚的人會抱怨,當時太年輕,糊里糊塗就選了一個不適合的對象。



資料來源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2&id=6200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錯了!熱血不是天生的

你上一次和別人談論到「熱血」是什麼時候?1年前、3年前?還是更早到你已經不記得了?隨著工作時間累積,我們是不是都逐漸從「熱血」變成「冷血」?坐在桌前百無聊賴、對任何事都打不起勁,甚至聽到別人談論「熱血」兩字,還覺得不切實際,丟去一個白眼? 若真是如此,問題比較大的可能是你。

對21世紀的企業跟工作者來說,當學歷、經驗、能力,都不足以百分之百抵抗不確定時,是什麼特質能夠凸顯自己,改變未來?是什麼要素可以激發潛力、改變現狀?

就是這兩個字:熱血。




現代工作者最要具備的元素:熱血

企管大師柯林斯(Jim Collins)在《從A到A+》中即指出,成為頂尖工作者的「刺蝟原則」中,個人職涯規劃,要從3個圓圈的交集尋找:第1,你在哪個領域特別有天分;第 2,你可以從這份工作獲得很好的報酬;第3,對於所做的事懷抱極大熱情。

其中第3點尤其重要。因為前兩點,對應的是「個人競爭力」與「薪水」,但是懷抱熱情,卻能讓工作者在變化快速的商業世界中更積極、自主。因為今天的工作者要創造價值,繫乎創意與自我突破,遠超過「完成老闆的交代與規定」。也因此,衡量人才,愈來愈多企業跳脫外在實質條件,轉而回歸本質。例如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就說:「我希望留在公司的,都是即使我不走近,也會自主燃燒的『自燃性』的人」。因為「自燃性」的人,不會「因為別人交代而工作」,而是「自己主動做」,還能感染他人,帶動大家。個人鋒芒外露卻沒有內心能量的「刮鬍刀」型員工,不會是他心中首選。




熱血敵人1:無聊

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工作令人厭煩?把眼光放遠,每個你認為無聊到底的動作,可能對別人都有非凡的意義。

「先愛你所做,才會做你所愛,」台灣肯夢(AVEDA)負責人朱平指出他的心法。薪水固然是工作最直接的回報,但最高只能到第2順位,點燃熱血,要設定自己看到背後更高的目標。這樣才能在每天的工作中,帶給自己驚喜。

近年,位於肯夢總部旁的Nonzero餐廳,是朱平另一個心血。餐廳只有28張椅子,提供健康的食材以及二手商品,溫馨的格局,希望營造出客人回家的感覺。朱平總是不厭其煩地與店員分享,能不能在每天的工作中,多做一點跟昨天不同的事?

「讓客人今天因為你而快樂,尤其是一個人來的客人,」他說。可能他帶著心事,可能他隱隱覺得孤單,因為店員一個簡單的笑容或問候,說不定就帶給他難以忘懷的一天。朱平認為,熱血是種自我修練與紀律,也是理智與情緒的協調。情緒就像大象、理智就像騎象人,彼此在互動中前進。理性看到的「價格」,可以運用感性賦予「價值」,「真實的快樂,永遠來自理性與感性的和諧,」他說。

熱血敵人2:現實

有時候,目標看來遙遠、困難重重,抵達前先面臨數不清的打擊。「認清現實」,經常是許多人拿來自我緩解熱情困窘的說詞。「面對巨大的目標,很多人都先說『怎麼可能』,我則會想『我們有沒有可能先……』,」自轉星球社長黃俊隆說。先採取行動,把每個階段換成結果,感覺比較踏實,「事情搞定了」的成就感,能讓熱血增溫。今年,對自轉星球來說是一大突破。耗時2年籌備與製作,部落格天后彎彎的紀錄片《帶著夢想去旅行》正式上映。黃俊隆形容:「一開始提紀錄片的構想,連彎彎都覺得我在騙她。」

以出版書籍為主,自轉星球完全沒有拍片經驗與資源,靠的是黃俊隆想辦法、找人脈,一點一滴拼湊。他回憶,因為沒有對應知識,不斷碰到「鬼打牆」,例如畫面與聲音不同步等最基本的技術問題,花了很多時間摸索。直到試映前一晚,電影都還沒剪好,腦中盤算著:結束後得要面對多少嘲笑?真正獲得突破,是黃俊隆邀請到好友,曾獲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的李欣芸跨刀後,整個計劃才逐步實現。「每個階段都是場夢境,在夢中和別人打了一架,可能還打輸,醒來就算了。頂多賴床15分鐘,洗把臉,門一開、陽光進來,又是全新的一天,」對黃俊隆來說,把目標分成不同階段,想盡辦法將每個階段完成,別人眼中看來不可能的事,也就自然而然做到了! 第3個總是出其不意扼殺熱血的敵人,則是啃噬鬥志的寂寞…





文章來源:http://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id=40288abc2b5b3fe7012b752db749105a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蔡康永:你怎麼說話,決定你是誰

學說話就是學做人

蔡康永強調,說話不只是「術」。從小在人情世故複雜的大家庭成長,他覺得,「透過研究說話,你會比較根本的搞清楚自己跟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跟別人在想什麼,還有,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用一句話來歸納,就是:You are what you say(你怎麼說話,決定你是誰)。


為何要談「說話」?蔡康永開宗明義點出:「貴人不一定能改變人生,外表不一定會決定魅力,但生活種種: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說話,你有沒有能力去想像,聽你講話的人是什麼心情,想聽到什麼。」

一個好故事,會讓聽者忍不住問:「後來呢?」要不就是:「怎麼會這樣?」要練習這種「懸疑式」說話,可沒事多找朋友練習,例如在每個段落稍作停頓,若對方一直問:「後來呢?」那表示成功了;若對方不斷分心,就該換個方式說故事了!

人生無處非故事,他進一步形容,「當你說『我希望中一億樂透』時,心中同時也在編造中樂透後要如何使用這些錢;當你跟一個女生求婚,也不可能說『嫁給我吧!』然後就沒下文了,你會進一步去描繪『我們以後會有幾個小孩』、『我會買一棟豪宅給妳』.....之類的故事,故事說得愈好,成功機率愈高。」

推到極致,蔡康永說,人生就是對自己講的故事,學會說故事,就是為自己編造更美好的人生劇本,「說話之道」如同另一張臉,怎能小覷!



「把別人放在心上」的溝通法

蔡康永強調,說話之道,是把對方放在心上,因為「靠語言確認了彼此的存在,此刻語言最美。」你可以嘗試這些方法:

1.懂得認輸。遇到別人意見與你相左,可語帶保留,迂迴提醒,甚至認輸無妨,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人緣留給自己。

2.不要一直說「我」。多說「你」或「他」,才能不斷把話題丟給對方,讓對方暢所欲言,成為一個超級上道的人。

3.把對方看在眼裡。但不是像「驗屍」那樣緊盯著看,而是三不五時、帶著情感「望著」對方,讓彼此的電流傳遞;然後帶一點「觀察」,留心對方的舉止與需求,讓他感覺時時「被重視」。這點,約會時格外受用!

4.不想交淺言深的話,應該避開某些地雷。像財務、感情,或政治、宗教這類對方可能有強硬立場的話題,容易起爭執。

5.讚賞。觀察對方最渴望被肯定的部份。





文章來源http://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id=40288abc2934e90a0129923a08c13f84&number=1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除了薪水 你賺什麼?

如果你去過東京,上下班時間站在任何一個捷運站口,有機會看到像螞蟻般的人潮,台北市板南捷運的幾個重點大站也有接近東京的人潮規模,只是走路的速度不比日本人的急迫。我提到「急迫」,因為時間對於尖峰時間人潮來說,是個重要因素,被時間催促的人多屬於上班族,就是把時間奉獻給老闆的特殊族群,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後腦貼了個標籤,上面寫了一個每個人獨有的數字,代表你的專業和時間的累積價值,也代表每個月老闆付給你的酬勞。如果你選擇靠上班賺錢,這是極度嚴苛的現實,你必須在約定的時間之內為老闆做事,而且沒有屬於自己的絕對自由,「寄人籬下」是一種說法,「看人臉色」是一種實況,做得快樂還好,一旦不太愉快,就是「裡外不是人」,或者說是「俯仰由人」。



事情多半沒有對錯,是人的選擇,上班一輩子過程都不會有錯,都是退休了感覺後悔,是時不我與時才察覺不應把人生的精華期奉獻給別人。如果請上班族做出「快樂與否」的真實告白,我相信「非常快樂」的會是極少數,「還可以」其次,應該有最高比例的人選擇「痛苦」或者是「不快樂」,為什麼?因為這是人性,不為自己做事是一種原因,待遇不合意是另一種原因,勾心鬥角是可能的原因,沒有安全感或許也是部份原因。既然不快樂,為何多數人還是選擇把時間賣給老闆?這部份原因更多了,沒有勇氣跳脫舒適圈是一種原因,自信心不足而期許至少抓住上班的浮木是一種狀況,從來不去思考有改變現狀的可能是多數上班族的心態。



如果上班讓你不斷進步,那就繼續上班;可是如果上班讓你原地踏步,那就不該上班,畢竟站在老闆立場,員工不再進步就不會是好員工,除非老闆自己也不再進步。所以有人適合上班,有人適合自己創業,就在約聘成為企業主的新寵,失業率屢創新高的此刻,不靠上班而可以有穩定收入的模式到底還有多少?其實我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開店可以很成功,網路拍賣也培養很多贏家,小生意做得有聲有色的不在少數,選擇傳銷業也是考量之一,只是幾乎沒有人主動選擇經營傳銷,一般都是朋友推薦之後才燃起動機。我主張上班族要有賺取第二份收入的實際行動,不論定義在兼差還是打工,不論是靠創意還是靠勞力,不論是賣時間還是賣權利,唯有先辛苦才會避免痛苦,只有準備好才有機會屹立不搖。



我是看好傳銷業的未來,可是卻不建議冒然投入傳銷,尤其沒有經驗的人往往聽到的就是他的選項,不知道如何鑑定一家好公司,不懂得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公司。我建議從消費的角度去思考產品的續航力,從公司或團隊的文化去研判其長久維繫的可能性,千萬不要被人氣所蠱惑,也絕對不要被客戶購買大筆後的收入所迷惑,當然業績要求高的公司也得留意,總之,要看懂業務行為的延續性,有一絲絲感覺不對,就不要浪費寶貴的生命。



除了薪水,你務必要開發出其它收入,這種積極主動的態度才確保有機會開除老闆,卻永遠不害怕被老闆開除。



文章來源http://blog.yam.com/desiretank/article/20747269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台灣的孩童們需要你我來支持

最近新北市選戰真的是越來越激烈了,
除了最近手邊買的基金有小小漲幅一番外,
又替選前利多的消息打了一張牌啊!
就有北縣議民提出「生一胎補助3萬,生第二胎補助到5萬」的津貼獎勵,
只是在就業機會看似光明,景氣看似復甦的大環境下,
老百姓的經濟狀況在尚未好轉以前,
想必民眾也不敢貿然行動吧!
畢竟教育負擔龐大的費用,
也不是政府短暫發放津貼就可以立即改善的……

只是,回過頭來看看目前接受教育的孩子們,
有些連營養午餐費都繳不出來了,
我們卻先把資源的著眼處放在尚未或這不一定會出生的寶寶,
卻忽視了那些正在受苦的孩子~

想起某天和一位中小型企業的老闆聊天,
發現他默默在進行學期認養的贊助,
直接到校園提供實質上的金額給予需要幫助的學童,
也許其他地方有更多像這位企家的精神,
默默的在為台灣多盡一份心力,
雖然政府的作為有時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反觀卻有更多的企業投身在這些有意義的事物之上,
這點讓人感到非常溫暖,卻也深刻~
希望大家有機會一起來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童們喔!
咱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